安塞腰鼓与旅游事业

正月里,在农家小院里沿门子、拜年的小场腰鼓表演,他们表演的阵势叫“拜四方”

腰鼓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因安塞人而受到国内外众多人的欣赏和赞扬,而安塞又因腰鼓而闻名于世,腰鼓艺术使原本名不见经传的陕北山沟小县,在泱泱大国里受人关注。于是,安塞成了腰鼓的后盾,腰鼓的家园,而腰鼓又成了安塞的一张最好最吸引人的“名片”。

尽管安塞腰鼓和民间剪纸、现代民间绘画(农民画)、民歌等民间艺术已吸引来了一些游客和民间艺术研究者,而安塞县也于1987年就被陕西省旅游局、延安市旅游局确定为“黄土风情旅游点”,安塞的李秀芳、王西安、侯雪昭等民间艺术家的家庭也被确定为“黄土风情”旅游景点,并且接待了一些美院学生和研究民间美术、艺术的画家、学者,也接待了日、美、德、法、英等国的游客,但安塞这片黄土地上深埋着的旅游资源和潜力还有待于人们进一步挖掘。

纵观安塞,其旅游资源优势主要有以下三点:其一是红色革命资源。具有代表性的是张思德烧木炭牺牲地——楼坪乡石峡峪遗址;原中央二局,即总参情报部碟子沟旧址;XXX转战陕北时居住过58天,成功地指挥了三大战役的王家湾旧居以及白坪中央保育小学旧址;其二是历史文化遗址。安塞自古就作为“安定边塞”、“上郡咽喉”的军事重地,境内古秦直道,古塞芦子关,镰刀湾塞门古城,化子坪城峁遗址,陕北第一大佛真武洞大佛和早于佳县白云山的边墙云台山老醮会以及境内星罗棋布的41处古烽火台等古代遗址;其三则为民间艺术,安塞县分别于1988、1993、1996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授予“中国现代民间——剪纸之乡、绘画画乡、腰鼓之乡”,1998年5月,又被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2004年5月,陕西省文化厅又授予安塞县“民歌之乡”的称号。2009年,国家文化部又授予安塞“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腰鼓、剪纸、农民画、民歌)”。安塞县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保留、承传中华民族古老优秀民间文化艺术最集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区域之一,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即旅游事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条件可谓得天独厚。

而所有的旅游资源中,最富特色和最具吸引力的当属安塞腰鼓。是腰鼓吸引来了陈凯歌、张艺谋率领的电影《黄土地》摄制组,又是腰鼓吸引来了中国和日本合作的大型电视系列片《黄河》摄制组,也是腰鼓吸引来了安塞第一批团体游客——香港、澳门暑期师生旅游团100余名游客,1992年,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二届创作年会的百余名摄影家在安塞拍摄腰鼓……到今天,安塞腰鼓先后吸引来80余个电视、电影摄制组和近十万名游客

安塞在旅游业上还有另外一大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距革命圣地延安近。延塞高速公路使人们30分钟就可从延安到安塞,可安塞一年来的各类游客和圣地延安相比,差得很远。究其原因,主要是旅游资源没有很好地整合,基础设施条件较差,无法接待太多的游客。
有人说腰鼓等民间艺术是“无价”的,可“无价”也就没有了价值。如何让安塞腰鼓等民间文化变为有价的东西,如何让丰富、灿烂的民间文化资源发展、转化成为文化产业和旅游资源,走出一条“文化引来百业兴”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一直是历届安塞县委、县政府思考的重要内容。

艰苦细致的调查,激烈的思想碰撞后,2002年12月,安塞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强文化建设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决定》,在安塞2950平方公里的黄土地上,一个规模宏大的“铸文化品牌、建经济强县”大战役拉开了序幕。

针对文化基础设施薄弱的实际,安塞县加大投入,对县、乡、村三级文化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建成了冯家营、桃树湾、山王河、冯家营等一批以剪纸、农民画、腰鼓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村。开发以乡村文化旅游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村户,积极与革命圣地延安“红色旅游”热线接轨,形成“民俗文化型”和“生态旅游型”的文化生态旅游热线。

建设以安塞腰鼓、剪纸、农民画、陕北民歌为“龙头”的产业品牌,发挥品牌效益,使产业规模、产品门类有所突破。营造浓郁的文化名县艺术氛围,基本形成了特色鲜明、本土文化氛围浓郁的大文化环境和产业格局。坚持“抢救、挖掘、整理、研究、提高、发展、创新”方针,抓住特色,发挥优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一乡一品”、“一乡一艺”活动。全县60%的行政村有秧歌、腰鼓、民歌组织,有各种文化兴趣活动小组80多个。编辑出版了《安塞民间美术精品》丛书,成立了“民间艺术协会”,下设剪纸、腰鼓、农民画三个分会。成立了陕北第一家县级民间艺术团,艺术团先后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梦想剧场”、“文化与生活”等栏目拍摄和“南湖红船圣地行”、德国举办的“柏林亚太周”、泰国曼谷“打造中国文化品牌”、香港海洋公园举行的新春文化活动的演出,并远赴广西玉林、湖北宜昌、上海豫园等地进行商业性演出。

安塞县委、县政府确立了实施文化精品战略,搞好文化包装、扩大文化宣传、加强对外交流、全方位多层次打造安塞特色文化精品,依托安塞独特的民间文化资源优势,做大文化产业。安塞县相继投资建设楼坪张思德牺牲地、王家湾XXX旧居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组织文化系统的20余名业务骨干,对全县民间艺术人才及其他资源情况进行了为期40天的拉网式普查,摸清底子的同时,着手兴建了一批“剪纸村”、“民歌村”、“农民画村”、“腰鼓村”和“风味饮食村”;筹备建设县城民俗文化一条街和延塞高速公路民间艺术宣传走廊。从2004年起,每年正月举办“中国安塞民间文化艺术摄影黄金周”活动。2004年5月,举行了“陕北五月天”摄影活动,10月份举办了“金秋看陕北旅游摄影”活动,启动了“安塞民间艺术节”,进一步扩大安塞知名度,发挥其文化品牌的经济效益。

2004年至2007年,由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人民摄影报社、安塞县委、县政府联合主办,安塞文化产业开发公司承办的三届“陕北过大年”摄影创作黄金周也取得了圆满成功。三年里,全国各地及港、澳地区和日本、加拿大等地的1200余名摄影家参加了这次活动。活动结束后,全国各地的报刊刊登出反映这次活动的照片三百余幅,稿件130余篇,央视、香港凤凰卫视等十几家电视台也先后播出了介绍这次活动的专题片。每年5万元大奖、3万元一等奖等共计12万元,三年总计36万元的奖金,被河北、广东、四川、陕西等地的摄影艺术家夺得,极大地宣传了以安塞腰鼓为代表的安塞民间艺术。以安塞腰鼓为主要内容的“陕北过大年”摄影创作黄金周也成了一个文化品牌。后来安塞由于各种原因,停办了这一活动,延安市就将这一品牌移用到市里,于是,延安市每年的新春文化活动都叫“延安过大年”了。

从2005年开始,安塞县针对本县旅游基础设施差,文化设施不上档次等问题认真反思,从2008年起,开始建设文化大厦和公园、广场等设施,2009年县上投资200余万元拍摄的数字电影《鼓王》在央视六套黄金时段播出;2010年,陕西文化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塞县合作,计划投资3亿元,围绕腰鼓山打造一个文化旅游基地,还收购了腰鼓山的200余孔窑洞,并对腰鼓山进行了一些改造,还在这里举办了《舞动延安》大型歌舞表演。2013年,安塞县文化艺术大楼投入使用,陕北民俗文化展览馆也又将恢复,还有剧院等设施也投入使用,而计划建设民俗一条街的徐家沟“塞上明珠”房地产开发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住宿、餐饮等旅游基础设施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和发展。而为了发展文化艺术,县委、县政府在坚持延安市第一个执行的《安塞县文学艺术作品获奖奖励办法》的同时,2012到2013年,相继出台了《文学艺术发展基金管理办法》、《参加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比赛及出版书籍的奖励办法》,鼓励和扶持文化和民间艺术有关项目。安塞,正逐步形成一个以安塞腰鼓为代表的黄土文化带动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县域文化新格局,在特色鲜明的民间艺术的支撑下,旅游业必将蒸蒸日上。(来源:《陕北的魂魄》郭志东编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