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间剪纸艺术之树常青

陕北民间剪纸源远流长,经不断演化、发展、融合,日臻完美。它最初在民间,叫做纸花花。俗称“窗花”,在过年时贴于窗户间,用于祈求吉祥、丰收。题材多与民族图腾、繁衍生息及故事传说有关,风格深厚苍劲,淳朴明了,使陕北剪纸具有独特的黄土文化、黄河文化底蕴。陕北妇女心灵手巧、淳朴善良,用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将生活、劳动中的喜怒哀乐,亦或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形象逼真地呈现出来。陕北剪纸开始诞生之时,应该是原始的、直观的外象表露,即所谓的“观物取象”,一目了然,谁都可以看得懂。它在民间根系深固,广为流传,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其在黄土地根繁叶茂,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历经数千年充实完善,内涵渐加丰富,犹如一颗参天大树显赫地屹立于东方文明之林。是民间一代代艺人的心授口传和亲身实践,从而使剪纸艺术悄无声息延续至今。跨过漫漫岁月长河,它仍如一块“活化石”得以完好保存。靳之林教授说:“它的文化价值,远远超越了剪纸艺术本身,而是具有极为丰富的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内涵的中华民族本源文化和心理素质、感情气质的凝聚结晶。反映了人类的生命意识、繁衍意识和阴阳相结合化生万物,万物生生不息的中国本源哲学。”陕北剪纸这块人类历史的活化石,折射出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宗教、信仰、民情、民俗等精神风貌,因而给后人提供了值得挖掘、研究、传承的活态文化,留下了一笔可观的精神财富。

陕北民间剪纸艺术之树常青

陕北地域地理位置独特,其地形地貌经自然的雕塑和人类的撞击,包括风雨侵蚀,河流冲刷,滥垦滥伐,从而使黄土高原形成梁、峁、塬、洼、沟等不同地貌形态,造就了一块贫瘠、带满伤痕的土地。生活在这块土地的人们,面对苦焦的日子,顽强不屈地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财富,同时推进了华夏文明的进程。陕北剪纸艺术就是在生活、劳动去中吸取营养应运而生的,这是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景观。剪纸艺术之花,就象陕北的山丹丹一样,它开在背洼洼,在不易察觉之间,开的灿烂,开的红艳。缘由就在于它植根沃土,开在老百姓心中。沉厚的文化积淀,使它积聚了陕北妇女丰富复杂的内心情感世界,所展现出的热烈与深沉、温馨与悲凉、刚烈与优雅、粗犷与细腻、凝重与幽默,是那么鲜明且独具特色。神秘的文化内涵,塑造形成陕北黄土高原、黄河流域得天独厚、悠久博大的民间文化,并进而塑造了这里的农耕文明。

剪纸艺术与农耕文明相辅相成相伴而生,它们完美的交融结合,揭开了中华民族六千多年文明史的新篇章。尤其是陕北黄土高原由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相对封闭性及生态破坏形成交通封闭与文化封闭,在民间剪纸中,保存了极为古老的图腾文化、艺术形态和中国本源哲学。原生态的民间剪纸,在农耕文明时期其实就是农民的艺术,实质上就是群体文化的体现。以广大陕北劳动妇女为主体,创造出的剪纸花样被作为“女红”的一个重要载体,它所反映的是人们生命中最熟悉的平安、富贵内涵。劳动妇女剪出自己的心声,剪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她们心里有花,手中出花,下剪生花,创造出赋予灵魂美的天地。她们从不受外界任何影响和约束,执著地一路走来,固而使剪纸艺术代代相传,得以完美保存。

剪纸艺术作为民俗文化的载体恒久不衰,执著地存活着,它贴近生活,鲜活地直接渗透到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如结婚时剪个喜喜 花;绣花时用个剪纸花样;久雨不晴,剪个扫天媳妇;久旱不雨,剪个祈雨的贴在水缸上;治病时,要剪个拉手娃娃(单数3、5、7、9)。过大年,窗户上贴窗花,窑洞里再剪个财神、灶神、门神。贴灶神时,边贴边说:“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贴门神时,也是边贴边说:“门神门神请进来,大鬼小鬼进不来”。凡此种种,反映出老百姓对图腾文化的崇拜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陕北民间剪纸记录着时代的足迹,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繁衍意识,但现阶段我国处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向期,生存观念和生存意识发生着巨大变化,老百姓大量涌进城市,接触到的是现代的文明,头脑中充斥了歌量、明星、时尚美女的图像,哪里能看上剪刀剪出的纸花花,因之民间剪纸存活受到极大的挑战。传统剪纸纹样在民间简直难认寻觅,惟有在那些偏僻的山沟圪崂才能看到。随着老辈人逝去,一双双巧手手也逐渐消失,剪纸艺术的承传面临着断线。昔日陕北人过大年贴窗花的习惯,似乎再难看到。因为居住的窑洞窗户由玻璃代替了麻纸,加之现代生活观念的转变,传统节日的喜庆氛围日渐淡化,传统剪纸失去了依附的载体,古老的艺术面临着绝境。难通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就此消失吗?一些剪纸艺术的传承者、守望者,不受任何外界侵扰,若苦行僧坚毅地奔波前行,这种精神谁能不为之感动。而一些慧眼识珠的专家、学者,竭尽所能,给予肯定、扶持,甚而摇旗呐喊。故而剪纸艺术非但没有产生滑坡现象,反之以神奇的面孔出现,在国内以及海外引起轰动效应。其豪爽深厚粗犷的神秘文化色彩,引发了诸多中外学者、专家青睐。这是中国古老文明的象征,又有哪个国家堪比呢?独特的地域产生独特的地域文化,陕北剪纸彰显了陕北地域文化的本原,它凝聚了陕北妇女多少代人的智慧结晶。陕北剪纸与众不同的表现形式,使其它任何艺术无法替代、无法模仿。从古至今历经岁月磨炼,它依然保持着原始、质朴的神秘面纱。步入现代文明的今天,剪纸艺术在内容上有所创新、突破。时代在前进,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过去古老的东西同样应该随着时代的脚步汲取精华,推陈出新,从而使剪纸艺术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是金子就要发光,陕北剪纸要象鸟儿一样飞出陕北土窑洞,飞出黄土地,走出国门,亮身世界。

陕北民间剪纸艺术之树常青

说起陕北剪纸,不能不提起延川县。延川县文化积淀深厚,是著名的文化大县,它曾荣幸地被陕西省政府命名为“剪纸之乡”。延川县到处是剪纸艺术家,延川县是民间剪纸艺术传承最具特色和取得显著成果的县。延川县民间剪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延川县有一支人数众多、训练有素的剪纸队伍,出版了许多剪纸作品集,有黑建国的《陕北延川剪纸集》、《高风莲西部剪纸作品集》、刘晓娟的《百鸡图》、郭如林的《百马图》《郭如林剪纸十二属相》、刘洁琼的《百牛图》。这是延川剪纸艺术家们对剪纸艺术不懈追求的真实写照。延川县已经成为陕北发掘民间剪纸的代表地。2002年2月,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年会在延川召开,确立了延川剪纸在中国民间剪纸中的地位。延川剪纸是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一朵绚丽的奇葩,在整个陕北民间剪纸及全国剪纸艺术中占有重要位置。

在陕北剪纸群体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延川74岁的农村妇女高凤莲,她被誉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大师”,“世界剪纸艺术大师”,“黄土高原一把神剪“,被称为“中国的毕加索”,可谓是一株艺苑奇葩。她的剪纸作品神奇、洒脱,充满了生命的张力和动感,剪纸风格“粗犷质朴、气势流动、大气磅礴,继承由原始社会仰韶文化新陶原始岩画到陕北汉画像石与汉唐石刻的社会发展蓬勃向上的上升时期艺术特有民族精神,……高风莲的剪纸艺术世界包容宇宙,她既剪民间传统形态的剪纸,同时也剪以民间传统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新剪纸。……以传统剪纸形态表现现代生活,是一般剪纸能手遇到的难以逾越的课题,……高凤莲拿起剪刀如脱缰之马,纵横千里,无所不能表现。从这一带流行的丰富的远古神话故事传说、民间戏剧故事到多彩的农家生活、生产劳动、民俗风情,直到大柳树下青年男女的谈情说爱,无不包容到她的剪纸世界。从大到四五米的史诗般的宏伟巨篇,到即兴拈来的随意之作,胸有成竹从不起稿,大刀阔斧一气呵成,表现出艺术大师的艺术风采(靳之林语)”。她的剪纸作品多次获得延安地区、陕西省、国家级大奖赛一等奖、二等奖、优秀奖、特等奖、金奖,多次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展出。其作品《飞虎》、《抓髻娃娃》、《团花》、《王母娘娘》、《天马》、《黄土风情》等,被中国美院陈列馆、文化部中国对外艺术展览公司、法国东方艺术博物馆收藏。剪纸《陕北风情图》荣获“中国民间剪纸世纪回顾展”特等奖。这是由20张红纸剪成的巨作,令人想起《清明上河图》,简直可与之媲美。活生生的陕北民俗风情图:耕地的、送饭的、走路的、赶车的、砍柴的、骑驴的、打鸡喂狗的,栩栩如生,令人称奇。高凤莲还于2002年远赴德国慕尼黑参加剪纸展出。时至今日,她已是一个中外获过16次大奖,被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北京电影制片厂分别5次拍成专题片和纪录片向全国报道过的风云人物。作品传入美国、德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以及我国的台湾。高凤莲在个人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不忘栽培后人,她的女儿刘洁琼、外孙女樊荣耳濡目染,加之天赋灵性,数年来亦成果颇丰,令人刮目相看。其女刘洁琼,天性惠通,秉承母艺,渐成大器。作品与其母风格相通,明眼人也难辨左右。之后深思熟练,感悟求索,形成自己的风格。她爱唱陕北民歌,获得灵感之后大彻若悟,心想:何不以陕北民歌为体裁,进行剪纸创作。事实证明她的选择是对的。她说《走西口》、《赶挂灵》、《打酸枣》、《兄妹开荒》等陕北民歌,听起来使人耳热,唱起来使人热血沸腾,剪起来想象的激情喷涌。她在窑洞中创作及在大场面表演时,常常唱中剪,剪中唱,全身心融入剪纸世界。剪纸与民歌的完美结合,使其作品达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剪纸艺术升华到一定的高度。刘洁琼剪纸作品《黄土地上的信天游》参与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民间剪纸世纪回顾展”荣获一等奖并被收藏;《信天游飞出黄土地》参与《中国民俗风情剪纸大展》摘取金奖桂冠;《信天游绕着黄河飞》参与北京市革命博物馆举办的“华夏风韵剪纸大赛”获取金奖;《迎亲》参与北京民间文艺家学会在中华世纪坛举办的“第三届华夏风韵剪纸艺术展”获取金奖;《信天游永远唱不完》参加浙江省举办的“神州风韵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剪纸邀请赛”倍受青睐,同时获得“十大神剪”称号。她的许多剪纸作品具备了品牌价值和收藏价值。高凤莲祖孙三代倾身剪纸世界,被传为艺苑奇谈。在延川县还有众多有实力的民间剪纸能手,已形成了一个整齐、庞大的剪纸方阵。这个方阵中特别还要提到的是两位男性的延川剪纸能手,须眉不让巾帼,声名远播,一个是郭如林,一个是高河晓。前者是位喝黄河水长大的农村青年,天性聪颖,颇有灵气,受现代绘画的影响,思想活跃,一面继承传统,一向面对现实,在其剪刀下各类题材的表现,浑厚苍劲,具有慑人的力量。他的剪纸作品《扣碗》将两只碗严严实实地扣在一起,男上、女下,男的头部饰以鸡,女的腹部饰以莲,一左一右,男女相交,阴阳相合,万物繁衍,恰似陕北汉画像石同汉唐石刻艺术有机的结合物。《贵子采莲瓶》的人物造型极其简炼概括,同陕北绥德出土的汉画像石有异曲同工之妙。《蛇盘兔》整幅画面和谐安详,兔中有蛇,蛇中有兔,其独特充满生气的构思令人惊叹叫绝。《龙的故乡是黄河》立意高远,气势博大,将黄河用龙形展示,两旁以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类繁衍生息的场面表现,点化了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就是黄河。构思奇巧,匠心独具。郭如林多次获得大奖,多次参加展出,他是延川县最丰产的剪纸艺术家。另一位黄河岸边长大的残疾青年高河晓,手柱双拐,身残志不残,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和不屈的信念,战胜了生活中的艰辛和磨难,二十年苦心钻研剪纸艺术,练就一手高超的剪纸本领。他的剪纸题材广泛,有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新婚嫁娶、民俗风情等,剪纸手法独特,意境深远,构图新颖,逼真传神。已有200余幅剪纸作品在全国20余家报刊发表,并在省级及全国性的展览大赛上获奖10余次,其中大奖8次。作品《十二生肖图》获新世纪“三峡杯”创作交流展特等奖,《荣华富贵图》获“新世纪北京颐和园文化艺术创作展”一等奖,《葬父筐》获全国“英才杯”书画艺术大赛金奖。尤其是以剪纸形式再现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用高超、娴熟的剪功,呈现了一幅惟妙惟肖的《清明上河图》。海内外专家、学者及爱好者多次慕名前来选购珍藏他的剪纸作品。还要提到是农家妇女袁随花,将中国古老的文化再现剪纸,表现的深沉、博大,令人遐思追古。她曾荣耀地赴丹麦展出并现场表演,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骄傲。另外还有农家妇女马瑞兰,一生坎坷,丧夫失子,但凭顽强的毅力挺了过来,一把剪刀默默伴随着她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用剪纸这种形式来排遣自己心中的烦恼,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粗犷、朴实、线条粗壮有力,一批形式新颖、情趣盎然的《春耕》、《秋收》、《赶集》、《摘苹果》等陕北风情剪纸应运而生,如同一幅幅浓墨重彩的风俗画散发出阵阵清香,成为剪纸收藏者不可多得的佳品。还有高秀珍剪纸的明朗,刘晓娟剪纸的工细,不一一列举,延川诸多的民间剪纸能手,诸如王芝兰,张春梅、陈秀芝者,不计其数,不胜枚举。这绝非夸张,2004年9月28日,延川万人剪纸作品在上海举办的“第五届上海国际艺术双年展”中隆重出场,引起众多海内外艺术界人士的关注、震惊。诚如摄影家黑建国先生所言:“延川有实力的剪纸能手之多在陕北是独一无二的。她们是一批路子宽、剪功熟练、有创造能力的剪纸艺术家,不但能剪传统剪纸,还特别善于运用传统手法去创作表现多姿多彩的现代生活的新剪纸。恕我直言,延川剪纸将会在陕北仍至全国剪纸艺术发展的轨迹中留下深深的印痕,功不可没。”

陕北民间剪纸艺术之树常青

在陕北延安亦有一位重量级剪纸艺术家,他就是贾四贵。他享有“中国当代特级剪纸艺术大师”、“国际特级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贾四贵创作的剪纸具有丰富吉祥文化内涵和独特艺术欣赏性。在第六届东方之子书画大赛暨中国名家剪纸、书画、篆刻艺术品评奖活动中,贾四贵创作的《日月生辉》、《龙脉相续》、《十二生肖》等大型福祥系列剪纸作品荣获最佳作品奖。《祥运普照》等88幅剪纸作品,被中国邮政选为特种纪念邮票和专题剪纸珍藏版个性化邮票向国内外发行。《光明在前》等1069幅剪纸,在全国及国际大展赛中荣获最佳作品奖、特等金奖等30多次。中国美术馆以及法国、美国、日本、韩国、瑞士等国内外博物馆和高层人士与收藏家,用重金收藏其作品。法国《欧洲时报》、美国《侨报》、澳大利亚《朋友》杂志,以及《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等一千多家大型报刊专题介绍了他的从艺事迹。贾四贵现为中国剪纸家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政协委员、陕西省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中华民族魂系列文化活动组委会终身高级文化艺术顾问。贾四贵及其家人业已形成一支家庭剪纸队伍,外界称为“贾四贵艺术世家”。

延安还有闯天下的剪纸艺人,她们是马国玉、白凤莲,李福爱。

另外陕北安塞县也是一个剪纸大县,民间剪纸能手众多,在全国及世界影响极大。

陕北诸多县份文化底蕴深厚,中华五千年的黄土文化、黄河文化源远流长,高天厚土,人杰地灵,在这块神秘的土地上形成了一支规模庞大的民间剪纸艺术家群体,他们以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生活经历,思想情感,审美观念,把陕北古老的民俗、文化、风情及现代生活,用剪纸这种随处可见的艺术形式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使陕北剪纸艺术在全国产生了空前的影响。因为有这么一批默默奉献的剪纸艺术家,和钟情于这片土地的专家、学者,所以华夏古老的文明得以继续传承、发扬光大。陕北剪纸艺术如生命之树根深叶茂常青不衰,永远闪耀着艺术的无穷魅力和灵光,始终让世界朝圣关注。

我们坚信随着时代的步伐和旋律,陕北剪纸将焕发出新的时代风姿,它将不朽地以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始终让世界东方绚丽多彩。

作者简介:田智深,男,1961年生,籍贯绥德,中共党员。1983年延安师范毕业后先后于延川、城关中学执教10多年,期间入陕西省西安教育学院进修。1992年调往延川县志办至今,现任延安市社区文化普及促进会延川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社会兼职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会会员、延川县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会员、延川县作家协会会员、延川县炎黄文化研究会会员、延川县路遥研究会会员。
曾担任《延川县志》编辑、民国本《延川县志》、《延川年鉴》(2本)、《延川军事志》副主编。在《陕西政协》、《陕西史志》、《社区文化》等刊物发表数十篇散文。

相关新闻